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 要聞動態(tài)
科創(chuàng)沃土托舉“觀天巨眼”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8-26 09:34

8月25日,人民網“行進中國”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關注報道江陰,以《科創(chuàng)沃土托舉“觀天巨眼”》為題,介紹江陰加快推進清華大學MUST巡天望遠鏡精密光電系統研發(fā)基地建設,向著科技創(chuàng)新的星辰大海穩(wěn)步邁進。本報今日全文轉載,以饗讀者。

一根竹筷般粗細的合金刀頭,從機械臂上探出,以每分鐘3000圈的轉速,在下方微晶玻璃上劃出尖銳的呼嘯聲。切削液裹著玻璃粉濺起細霧,在水流沖擊和強光照射下,折射出多彩光暈。

“連續(xù)打磨兩天,又完成一個孔。”在江蘇江陰市霞客灣科學城清華大學MUST巡天望遠鏡精密光電系統研發(fā)基地廠房內,吳上上如釋重負地長舒了一口氣。

為何要對一塊玻璃進行如此精細的打孔?帶著疑惑,記者隨鏡片生產成型負責人吳上上一起登上了作業(yè)觀察臺:巨大的圓形玻璃正安靜地 “躺”在工作臺上,接受手術刀式的雕琢;鏡面上,有序排列著10余個形狀各異的孔洞。

“這是MUST巡天望遠鏡的副鏡。”7月初,吳上上按下開機鍵后,設備已連續(xù)運轉了一個半月。

作為“十四五”國家重點研究計劃、“大科學裝置前沿研究”重點專項項目,MUST由清華大學牽頭建設。建成后,它將成為世界首臺第五階段光譜巡天望遠鏡。

“計劃于2030年建成一架口徑6.5米的寬視場望遠鏡,主要用于地面大規(guī)模光譜巡天。”能為這樣的 “大國重器”貢獻力量,吳上上難掩自豪,“與世界上現有的光譜巡天設備相比,MUST的巡天綜合能力有望提升10倍以上,其觀測精度幾乎相當于從地球上看清月球表面的一枚硬幣。”

吳上上現場介紹時,目光始終緊盯刀頭軌跡,操作格外謹慎:“這塊微晶玻璃直徑2.4米,厚310毫米,重3.5噸。加工后,它是一個凸面鏡,整體外形與一枚眼鏡片的形狀有些像,但體積對比不亞于大象和螞蟻。”

“玉不琢不成器,‘龐然大物’要成為‘觀天巨眼’,必須先經歷細致雕琢。”吳上上解釋稱,這道輕量化工序如同給鏡片“減肥”,可以避免重量過大壓垮望遠鏡結構件,為兼顧厚度要求,通過從背面削鑿出200多個深淺不一的孔洞,去除掉原石的約六成重量。

合金刀頭打磨硬質玻璃,最大的挑戰(zhàn)是防止玻璃碎裂。

“只能慢工出細活,一點一點啃這塊‘硬骨頭’。”吳上上坦言,這道工序需耗時兩年,其間機器持續(xù)運轉,人工倒班監(jiān)控,哪怕出現極小偏差,都有可能影響整個鏡片的平整度,甚至會導致玻璃破損。

“曾有國外企業(yè)想接手,但考察后認為風險太大,主動放棄了。”吳上上補充道。

“這里不僅是MUST的副鏡加工基地,同時也是MUST的‘總裝’與測試車間。”站在29米高的廠房內,江陰霞客灣科學城管理辦副主任沈志宏告訴記者,研發(fā)基地歷時約1年建成,可滿足14米高、250噸重望遠鏡的組裝。

2029年,在廠房內完成裝調后,透過廠房頂部可電動開啟的“天窗”,MUST望遠鏡將從這里發(fā)出望向太空的首縷“目光”。

在此之前,完成加工、測試的副鏡,將與從吉林長春運來的直徑6.5米的主鏡等會合,組成全球最大的透鏡組。隨后,MUST望遠鏡將被分拆運輸至位于青海省的冷湖天文觀測基地,正式安裝投用,在那里遙望浩瀚太空,探索暗能量起源,求索暗物質本質,刻畫動態(tài)宇宙,發(fā)現更多未知。

“這個廠房的頂棚開啟后,能對一顆星星進行長達約70分鐘的追蹤,即便放在國際上,也是極為優(yōu)秀的。” 清華大學深空技術中心工程師劉洋誠對MUST巡天望遠鏡項目的未來充滿期待。

談及這一“大國重器”項目落地江陰的主要原因時,劉洋誠稱:“這里幾乎匯聚了產業(yè)鏈上下游的所有企業(yè)。在望遠鏡的裝調和生產過程中,能獲得從技術研發(fā)到配套生產的全鏈條強力支持,清華大學當時也是看中了這一點。”

江陰扎實的產業(yè)鏈基底是大國科技邁向無垠星空時,不可或缺的“地面功課”。在MUST巡天望遠鏡逐步成型時,其“誕生地”——江陰霞客灣科學城,也正向著科技創(chuàng)新的星辰大海穩(wěn)步邁進。

2021年2月,伴隨著江陰“南征北戰(zhàn),東西互搏”的戰(zhàn)略實施,包括霞客灣科學城在內的“一灣一谷一區(qū)一港”科創(chuàng)T臺在“科創(chuàng)江陰”的藍圖下啟動,這片熱土已悄然開始“破繭成蝶”。

如今行走在80平方公里的科學城內,霞客灣創(chuàng)智園、青陽鎮(zhèn)智能裝備產業(yè)園、科創(chuàng)微城一期等科創(chuàng)載體先后建成投用;江南大學江陰校區(qū)于去年迎來首批學子,為區(qū)域注入科研新活力;通用半導體、華芯智能、北理智車、航星傳動等31家企業(yè)在此生根發(fā)芽……截至今年上半年,霞客灣科學城招引的35個項目成功落地,總投資達85億元。

放眼整個江陰市,近五年來,各類科創(chuàng)載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,新建投用面積達280萬平方米,是過往總量的5.3倍。江陰正從“制造強縣”的沃土中,托舉絢爛的科創(chuàng)之花。

  • 收藏
  • 打印
  • 關閉